毕设预热,馆校合作
发布时间: 2017-10-30       访问次数:

10月27日下午,浙江省博物馆研究馆员、副馆长蔡琴,应我系邀请特来开展《博物馆文创之路——以浙江省博物馆为例》专题讲座。出席此次讲座人员有设计与艺术系系主任邓劲莲教授、艺术设计教研室主任钱伊娜老师、教研室成员季海祺、齐云龙、吕尹田等多位专业老师,以及艺术设计专业100多名大三学生。

    蔡琴研究员著有《博物馆新视域》、《浙江博物馆历史研究》等博物馆学著作,出版散文集《女人天生是收藏家》。蔡琴研究员主要对浙江省博物馆的历史与发展向师生们做了介绍,分享了省博物馆文创事业的发展情况,同时对文创实践的理念和博物馆文创的机遇和思路做了分析。浙江省博物馆作为央地共建国家级博物馆,有近90年历史、5个馆区,近10万余件藏品。2012-2015年,实现产值6231万,利润700余万。至2016年,浙江省博物馆在文创工作上取得了初步成效,文创产品的设计立足于自身藏品和浙江特色。近年来,在文创产品的开发上加大了投入力度,除馆藏精品的文创开发外,也为自办和引进的特色展览制作相关文创商品,丰富了产品种类,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并希望通过文创产品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博物馆。

对于文创产品的开发和实践,蔡琴研究员也有自己独大的看法。从文化意义上来讲,博物馆是历史文化的收藏者和传承者,在尊重历史文化的基础上,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创产品才能彰显博物馆的文化个性,注重馆藏特色和浙江的区域文化特色是我们考虑的第一因素。在产品的定位上,文创产品的种类要高档化与平民化相结合,也就是要精品与接地气的商品相兼顾,高中低的分档定价可以满足不同的公众需求,给消费者提供更多样的选择。同时,产品应兼具观赏性与实用性。既要突出藏品、展览的特色,又要有艺术与实用性。此外还要注重文创产品开发的系列化,多元化将单独的文化元素形成多个品类系列,或将同一类文化元素形成多个品类系列。对于文创产品的品质品牌,首先要在商品品质上严格把关,因为每一件商品生产出来,交付到消费者手中,商品就间接代表了浙江省博物馆,就要体现出博物馆在大众心中的良好形象;其次,逐步在业界打响博物馆品牌,树立博物馆文创商品的品牌化与规模化。

讲座结束后,蔡琴研究员也绕有兴趣地参观了我系的展厅,对优秀毕业生作品进行了一一点评,同时与我系系主任邓劲莲教授就今后的馆校合作展开了一系列的讨论。此次馆校合作初步讨论,既是博物馆的文创之路的新合作模式,在现阶段资金短缺、人才匮乏的情况下,加强与相关设计院校的合作,提升文创产品附加值,是开展博物馆文创工作的一条有效路径;又是为设计与艺术系学生拓展新的校企合作平台,有利于毕业设计课题的落地化、跨界式的展开,通过馆校通力合作使得两者互惠共赢,共谋发展。